关于引导扶持食药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
 

李  玉

  今年,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,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,长春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,承担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。如何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,推动现代农业由量变向质变跨越,走出一条长春粮食主产区现代化特色之路,是一个现实紧迫的重大课题。

  一、长春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

  长期以来,长春坚持把“三农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,全市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,取得了长足进步。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常态下,长春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,在深层次上制约长春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日益凸显,具体来讲,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:

 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。从具体品种来看,玉米等产品生产总量大于需求。“黄金玉米带”让吉林成了中国产粮大省,长春成了产粮大市,并深刻影响农作物的种植结构。作为海外舶来品的玉米,登上东北历史舞台不过百年。凭借其高度的适应性,玉米逐渐取代了大豆、高粱,总产量更是超过了大米,占据吉林粮食作物的头把交椅,在粮食作物中“一枝独秀”。但由于玉米种植的畸形发展,导致杂粮杂豆在吉林的种植面积迅速减少,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讲也是不科学的。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

  据统计,吉林全省约70%的农民,65%以上的耕地都种植玉米,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0%以上。长春市2016年粮食总产量988.3万吨,比上年增加32.6万吨。其中,玉米产量828.9万吨,增长4.1%;水稻产量136.2万吨,下降0.2%。长春的玉米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。

  一个严峻现实的问题是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,吉林的玉米产量为什么还是稳连增?自2008年开始对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以来,2011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一直在2000元/吨以上,使玉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,最近几年玉米价格更是保持在2500元/吨左右。从生产成本看,2014年玉米平均种植成本为2077.2元/吨,而最低临时收储价格为2220元/吨,存在142.8元/吨的利润空间,且高于种植小麦和大豆的利润率,有人把2008-2014年称为种植玉米的“黄金7年”。

 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玉米连年丰收的背后,仍然是进口量和库存量齐增,玉米种植受到价格“天花板”和种植成本“地板”价格抬升的双重挤压。(玉米临储价格从2007年的0.69元/斤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1.11元/斤,到2015年,国内外玉米每吨价差在600元上下,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明显。预计2017年国内外玉米价格有望持平)。2016年,玉米实行价补分离,玉米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。但从东北玉米主产区看,降价幅度没有明显抑制农民种植玉米。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下调虽然导致收益减少,但玉米效益仍然高于大豆和其他农作物(水稻除外)。通过调查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主产区10个县市201户农民的结果显示,仅有30%农户减少了玉米种植,如无行政干预,农民基本不会放弃玉米种植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,吉林、长春的玉米产量还是稳连增!因此,要推动全市由玉米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物经济、三维农业协调发展转变,农产品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。

  二是农业产业链结构不优化。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组织形态,现代农业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竞争。长春目前的农业产业链基本是在生产环节,农业精深加工、休闲观光等第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,农产品附加值低,与之相配套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,不能适应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。

  我们可以看一下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格局。在美国消费1美元的食物,农业初级产品生产环节只占10.4%,食物加工环节增值占15.3%,包装环节占9.1%,零售环节占12.9%,饮食服务环节占32.7%;此外,能源环节占5.1%,金融保险占3.1%,广告占2.5%,其他占3.2%。这就是最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增值的分布。因此,我们不能光盯着田间地头,不能光盯着生产环节,农业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,包括运输、批发、零售、食品、消费、广告等等。

  三是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。目前,由于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,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是普遍现象,从而导致农作物生产的标准化、规模化、机械化程度不高,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,制约了产量潜力的发挥。一垧玉米大概能够产出25000斤,按照每斤0.6元计算,大概就是15000元,成本占10000元左右,农民的收益是5000元左右,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,成本能下降一半左右。据统计:2014-2016年,我国大豆和玉米每公顷平均单产1.8吨和5.89吨,而美国为3.32吨和10.76吨,产量低导致种植成本分别比美国高40%和56%。

  土地如能规模化经营,农民就可以转向农业深加工的产业链上,既能保障粮食安全,又能促进精深加工产业发展,从而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。因此,如何加快推进农民土地流转,形成规模化种植,是未来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
  四是农业资源浪费严重。我国每年产生30亿吨的农业资源废弃物。作为农业大市,长春市年产秸秆1300万吨,其中玉米秸秆1000万吨,水稻及其他作物秸秆300万吨。据资料统计,目前全市玉米秸秆有30%用于农户烧柴,35%被废弃或焚烧,剩余的35%被综合利用,主要用于还田和畜牧业发展。但由于东北冬季气候寒冷,秸秆还田腐蚀效果不是很理想。

  以秸秆生产食用菌为例:假如1300万吨的秸秆用于生产食用菌,就可以大概生产100万吨左右的干食用菌,干食用菌含30%-40%的蛋白质,那么就可以产生30-40万吨的菌物蛋白,相当于60-80万吨瘦肉,90-120万吨鸡蛋,360-480万吨牛奶的蛋白质。这里还不包括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的综合利用。

  五是科技创新体系能力不足。习近平总书记讲藏粮于技,长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现代化,没有科技支撑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,就不能率先迈进农业现代化的行列,因此,把长春打造成东北亚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当务之急。大家知道,荷兰本来没有条件发展农业,但荷兰农业技术的先进水平在世界上有目共睹,在全球蔬菜种子贸易中,超过三分之一的种子来自荷兰,农业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。

  目前东北面临的是日趋严重的农民老龄化,这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。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,农村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呈下降趋势。现在农村青壮年还有多少人懂农业?有多少受过高等农业教育?当前的现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会种也不愿意种,四五十岁的多在外地打工,剩下种地的都是60多岁以上的老人。一个绕不去的问题是“明天谁来种地”?因此,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,实现农业现代化,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
  六是黑土地土质退化严重,湿地减少。黑土地曾是东北引以为傲的重要农业资源。但经过长期发展,由于东北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,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,导致水土流失,土壤退化,化肥过量使用造成面源污染,土壤板结加剧。目前东北黑土地的优质耕作层越来越浅,吉林省的犁地耕作层深度已由80年代的20厘米下降到现在的13厘米,耕地质量下降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。另外,在吉林省西部开垦耕地对湿地进行蚕食,导致湿地水资源短缺,功能退化,面积减少。习近平总书提出藏粮与地,因此有效推进种地养地,加强农田水利建设,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,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重大问题。针对黑土地改良,可考虑绿肥、米菇间作的方式,通过种植大球盖菇、鸡腿菇等草腐菌的蘑菇来逐渐改善黑土地土壤退化的状况。

  二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

 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,现在农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系列的问题:今后地怎么种,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适合种啥,不种玉米种其他大豆、高粱、小麦会不会种,过去准备的化肥、农具等如何处理,农业新技术哪里有,新的种植模式与技术接受能力如何,关键是种出来能否卖出去,卖给谁,这一连串问题都希望政府和科技人员来回答并帮助解决。

  应该说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种选择中,种植花生、杂粮、黑麦、饲料玉米、薏苡,包括食用菌等,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在生产实践中,我们可以算笔账。玉米改种大豆,一垧地一般产5000斤左右,市场价一斤在2元上下,一垧地也就10000元的毛收入,农民认为大豆不值钱,产量低,好多品种干长苗不长豆。农民更关心的是种了能不能卖出去,关心销路问题。现在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关键是要看到收益,老百姓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,在根子上还是市场说了算。

  关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。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首次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特色产业提出来。由于食用菌产业所具有的实现废弃物资源化、支撑国家食物安全、是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农业这三个特性和“五不争”的特点,使食用菌产业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,取得非凡的进展成效。

  2016年,我国食用菌产业产量达到3476.15万吨,产值达到2516.38亿元,这意味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、油、果、蔬后的农业种植业中的第五大产业(超过了棉花、茶叶),是世界的消费和生产大国。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达到590家(吉林省为5家),日产量达到7369.08吨。上海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金针菇的日产量达到800吨,仅长春分公司一家日产量就达到170吨。2016年全国食用菌类产品出口32.20亿美元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食药用菌上市企业中,食用菌企业15家,药用菌企业8家。食用菌栽培种类已达到80多种,形成商品50余种,规范化栽培30余种。

  在精准扶贫方面,我们作过调查,全国59个国家级贫困县有58个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产业来扶持。种植食用菌与其它农作物效益的比较如下:木耳(露地),产值2.4-4.0万元,纯收入能达到1.02-1.7万元/亩。香菇(露地),产值1.38-2.3万元,纯收入能达到0.3-0.5万元/亩,金针菇(温室),产值12.0-20.0万元,纯收入能达到6.0-10.0万元/亩。在新常态下,食用菌产业的角色已发生了深刻变化,总结起来主要是:食用菌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方向;食用菌产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选择;食用菌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新引擎;食用菌产业是精准产业扶贫的新抓手。

  目前,全国生产食用菌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12个。第一大省河南(也是农业大省)的食用菌产量达到510万吨,产值达381亿元,产值在种植业中位列粮食、油料、蔬菜之后的第四位。与吉林相邻的黑龙江省的产量达到398万吨,产值213亿元,全国第3位(黑龙江的政策是力争3年内将食用菌的生产能力达到100亿袋以上,把黑龙江食用菌推向全国)。同时,还出现了产值亿元、十亿甚至百亿元的大市,如黑龙江省的牡丹江、河北的平泉、浙江的庆元、辽宁的岫岩、福建漳州、吉林蛟河、河南泌阳、山东邹城等等。我们吉林省的食用菌产量196.29万吨,居全国第十位。这与农业大省的身份还不相称,应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。吉林省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,地利条件优越,气候适宜,有用不完的秸秆、粪便等废弃物,具有科研和人才优势。按照东木西草的发展战略,长春市完全可以在发展草腐菌上做一篇大文章。

  三、几点意见建议

  一是树立三维农业理念,以大农业、大食物观来统领长春现代农业发展。三维农业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延伸,是用科学发展的理念,集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培植业于一体的生态循环高效农业产业体系。只有把菌物产业纳入整个生态循环,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(符合3R)的循环农业,才能用菌物来消耗种植业产生的农林废弃物,消耗养殖业所产生的畜禽粪便,产生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。

  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一定是合理有序、有效地利用资源,在保障食物安全的基础上,为人们提供充足、健康、优质的食品,此外还包括农业文化和生态理念。可见农业和食品不单单是指生鲜的农产品,应该是从土地中来,到人们口中的一切食物,以及食物背后的文化、传统、科技和资源等。这就是中央提出的粮经饲统筹,农林牧渔结合,种养加一体,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农业、大食物观。

  二是借助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长春农业要率先“走出去”。赞比亚是吉林省对接的一个非洲国家。吉林海外集团就是借助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走出国门,在赞比亚建设了食用菌生产企业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张德江委员长、李源潮副主席访问赞比亚期间都去了这家公司。因此,吉林省和长春市应继续在农业的走出去方面大做文章,使国内过剩的产能向非洲等不发达地区转移转化。

 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,打造东北亚农业技术创新中心。长春市要加快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,必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,打造东北亚农业技术创新高地是一个重要方面。长春要高举农业大市这面旗帜,正视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,在农业上要破除“农业拖了长春发展后腿”的提法,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转变,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。

  长春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进步不足和劳动生产率低下,导致农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。以大豆为例,2016年全国平均亩产247斤,全球约370斤,如果不加大科技含量,提高效益,国产大豆很可能越来越少。长春要整合现有的科技平台力量,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,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农业,依靠科技进步达到更高水平上的供求均衡,使长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市。比如,围绕现代设施农业装备与智能控制、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库应用等方面;围绕畜禽养殖污染微生物治理、生态规划、循环农业等方面,要加大攻关力度和技术突破。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获奖名单中,与农业相关的奖项是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22个,吉林省一个都没有。黑龙江1项是关于功能性饲料,辽宁1项是关于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发。

  据报道,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已有所动作,在哈尔滨投资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,占地面积2.0453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,总投资额6亿元。该中心建成后,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、东北亚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、中俄国际大豆科学研究中心、中美寒地草坪研发中心等46个国际级、国家级中心、重点实验室进驻。将以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,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重点实验室,努力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、全国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。

  四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,推进长春公共品牌区域性建设。要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,加快推进减农药、减化肥、减除草剂“三减”行动计划,培育一批在全国响当当、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,努力把长春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。

  总之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长期发力,久久为功,只要我们目标方向明确,措施得当,相信长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。

  (执笔人:李  玉    市政协常委、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)

版权所有:政协长春市委员会办公厅 欢迎委员来信:ccszx_bgt@changchun.gov.cn
技术支持:长春市信息中心 吉ICP备11002218号